排版:赵青

文字:吕百灵



主题研讨3: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

第三个主题讨论由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李瑞林教授主持,中央党校的赵磊教授、中国政法大学的孙平华教授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董敏、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校羽围绕“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”进行展开讨论。


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常务副主任 李瑞林教授主持


李瑞林教授表示,目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,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新型的话语,例如一带一路、人类命运共同体、中国梦等等,这些话语的表达和传播,是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所在。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是一个热门话题,中国道路是中国智慧的具体表现和具体呈现,中国道路的对外传播必须经过历史的比较和国际对照才能得到确认。



针对于如何理解中国道路,如何翻译中国道路,几位专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。


中央党校教授 赵磊


赵磊教授本人是从事国际关系以及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专家,他指出,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讲,输出文化要展现中国的认真态度。文化界要坚定中国对全球化的原则,把握中国话语内涵,要让各国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可以带来实在的好处。


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孙平华


孙平华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权概念的研究,着重谈了《世界人权宣言》中的中国故事,这些中国故事是对外传播话语的一个重要部分,一个重要的历史篇章。并表示中国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世界人权的发展。


北京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董敏


董敏教授认为,要做好中国话语的学术表达,就必须研究西方话语中对应的相关表达,做到国际与国内呼应,同时批判看待中国话语的海外传播。


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 王校羽


王校羽教授谈到了文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,如何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类人才。还介绍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在国内的发展现状,以及挖掘整理当地文化项目的经验。


该话题涉及到三个维度,认知维度,语言维度,还有传播维度。几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,留下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李瑞林教授最后发言总结说,中国道路体系表达要求我们换位思考和客观思维,只有做到感同身受与换位思考,才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和相互理解的前提所在。这样才能建立人类的命运共同体、知识共同体、经验共同体乃至评议共同体。


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 House

Add: Floor 6 Wuhua Building, A4 Chegongzhuang Street, Xicheng District, Beijing 100044, China. Email: ctph@ctph.com.cn